2020年,湖南24岁大学生开学日去世,最后一个生(2)
在化疗过程中,邓泽中的身体十分虚弱,他的头发也掉光了,原本帅气的小伙子成了一个脸色苍白的“光头和尚”,但这个年轻人并没有失去对生命的热情和希望,也有自己的前途依然抱有憧憬。
无论病魔如何折磨他,都挡不住邓泽中完成学业的决心,在化疗期间,邓泽中专门向医生请假,回到大学里参加毕业考试,躺在病床上的他还坚持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顺利取得毕业证书,为自己的本科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虽然仍在病中,但邓泽中没有放弃继续深造的愿望,他一边在医院里治疗,一边准备起研究生考试的复习来,穿着病号服的他,在医院里口中还老是念着化学、物理和计算机,在病床上也一直在看考研的书,同病房的病友们都知道有一个一边化疗还一边复习考研的大学生。
但遗憾的是,邓泽中所患的卵黄囊瘤是罕见疾病,当前医学界对这种病症的药物研发较少,对邓泽中的治疗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这个年轻的生命,并没能顺利战胜病魔。
确诊后一年多,邓泽中的生命逐渐走向了劲头,虚弱不堪的他住在湖南航天医院,此时的他依然不失往日的乐观,他与病痛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坚强也打动湖南航天医院肿瘤科的医务人员们。

2020年8月27日,这一天正好是邓泽中的生日,眼看邓泽中的身体日渐虚弱,很有可能撑不了几天了,湖南航天医院肿瘤科的医务人员们商量着为他过人生最后一个生日。
在邓泽中的病房内,当“祝你生日快乐……”的旋律响起,灯光熄灭,医护人员齐唱生日歌将生日蛋糕、亲手制作的精美贺卡和24只满载祝福的千纸鹤送到邓泽中面前,为他送上生日祝福。
邓泽中在这突然的惊喜面前,也显得十分兴奋,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红晕,他挣扎着做起来,说要许一个生日愿望,他身旁一直陪伴着他的家人们则早已泣不成声。
在烛光和歌声的陪伴下,邓泽中许下自己的最后一个生日愿望,那就是“死后捐献角膜遗体”。
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的想法,从邓泽中患病以来,就一直在他的脑海里徘徊不去。
身受卵黄囊瘤这种罕见病症的折磨,他希望能够“医学有更大的突破,能够拯救更多的生命”,因此他决定捐赠自己的遗体给医学院,为医学的发展作出一份贡献,而他的眼角膜,也可以帮助别人重现光明,这也是他给这个他所深爱的世界的最后一份礼物。

邓泽中的叔叔邓幼文教授是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脊柱外科主任,侄儿临终前的最后一个生日愿望,就交给他来实现了。
2020年的9月1日中午时分,湖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接到邓幼文教授的电话,他告诉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他的侄子今年24岁,在湖南航天医院住院,生命垂危,其与家人均有捐献角膜遗体的心愿。
当天下午5时18分,邓幼文教授再次打电话给湖南省红十字会,他的亲侄儿邓泽中已经去世了。
随后,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工作人员赶到湖南航天医院,邓泽中的父母和姐姐们强忍悲痛,郑重地在捐献确认书上签字,按他生前的遗愿捐献了邓泽中的眼角膜和遗体。
邓泽中的精神也感动了世人,他的捐献事迹13次登上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官方微博,2次登上热搜,累计阅读量超3.3亿,他的事迹诠释了更崇高的生命意义,他的精神将久久流传、感召世人。

邓泽中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延续”,开学季的医学殿堂多了一位年轻的“大体老师”。
大体老师,又被成为无语老师(无言老师),是医学界对遗体捐助者的尊称,因为在医学上,肉眼可见的人体器官被称为大体结构,捐赠者的遗体可以让医学院的学生们在模拟解剖实验中了解大体结构,所以将遗体捐助者成为大体老师。
2020年9月29日,就在邓泽中离世后不到一个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形态楼,学院的临床解剖手术实验室,举行了一场庄严而肃穆的开课仪式。

这场被命名为“大爱无疆、医路有你、感恩体师”临床解剖学开课仪式,是为了表达对大体老师的默哀和致敬,他们所致敬的大体老师中,邓泽中也是其中之一。